場所資料有錯誤嗎?
台灣在清代的廿六座城隍廟中,由民間倡建並分香由泉州晉江石獅城隍者, 除台南忠澤堂外,當以鹿港鰲亭宮最具代表性。
傳說中,早在清乾隆年間,泉州石獅移民就已將家鄉城隍爺分身奉請來鹿港, 並常常靈驗為信眾排解不少疑難,尤其是協助商家偵破竊案,更為信徒稱奇而 崇敬有加,甚至也因此衍生鹿港城隍廟創建於乾隆十九年的說法。不過, 以廟中現存文物及史籍文獻顯示,一般咸認清道光十九年才是正確建廟時間, 或說此時的城隍廟格局已具規模。
道光廿八年彰鹿地區發生大地震,城隍廟毀損嚴重,時任董事何海泉、 蔡萬辦、蔡仕蘭等人發起勸募重修事宜,當年全鹿港各船戶郊商、仕紳, 連遠在台南的官署都響應捐輸,終在道光三十年落成安座。重修後的城隍廟格 局更加完備,成門開三間為三進式的廟宇,具前埕、前殿、拜亭、正殿、 中庭、後殿的配置,加上其位置正在鹿港商業中心的五福街起點,廟埕前且是 港區勞動人口聚集消費所在,早成北鹿港相當熱鬧的活動據點。
台灣在清代的廿六座城隍廟中,由民間倡建並分香由泉州晉江石獅城隍者, 除台南忠澤堂外,當以鹿港鰲亭宮最... (全文展開)